BHSS Publish time 2014-06-27 17:57:15

【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

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


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 Pompidou)坐落在巴黎拉丁区北侧、塞纳河右岸的博堡大街,当地人常也简称为“博堡”。

基本信息
文化中心的外部钢架林立、管道纵横,并且根据不同功能分别漆上红、黄、蓝、绿、白等颜色。因这座现代化的建筑外观极像一座工厂,故又有“炼油厂”和“文化工厂”之称。
竣工时间1977年,建造者R.皮亚诺、R.罗杰斯,建筑面积共10万平方米。
建造经历蓬皮杜中心(Centre Georges Pompidou)全名为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Le 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Pompidou,也称Beaubourg),是坐落于法国首都巴黎Beaubourg区的现代艺术博物馆。1969年是已故总统蓬皮杜决定兴建蓬皮杜中心,设计者是从49个国家的681个方案中的获胜者意大利的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和英国的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George Rogers),1972年正式动工,1977年建成,同年2月开馆。整座建筑占地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0万平方米,地上6层。整座建筑共分为工业创造中心、大众知识图书馆、现代艺术馆以及音乐音响谐调与研究中心四大部分。


建筑布局
中心大厦南北长168米,宽60米,高42米,分为6层。大厦的支架由两排间距为48米的钢管柱构成,楼板可上下移动,楼梯及所有设备完全暴露。东立面的管道和西立面的走廊均为有机玻璃圆形长罩所覆盖。大厦内部设有现代艺术博物馆、图书馆和工业设计中心。它南面小广场的地下有音乐和声学研究所。中心打破了文化建筑所应有的设计常规,突出强调现代科学技术同文化艺术的密切关系,是现代建筑中高技派的最典型的代表作。


名字由来
1969年时,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Georges Pompidou)为纪念带领法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击退希特勒的戴高乐总统,于是倡议兴建一座现代艺术馆。经过国际竞图,从600多个参与竞图的团队选出一个做为兴建的建筑造形风格。这个获选团队的设计者为Renzo Piano、Richard Rogers 与Gianfranco Franchini。
该场馆创建者——蓬皮杜总统
该场馆创建者——蓬皮杜总统(16张)
乔治·蓬皮杜于1974年因癌症逝世,所以此建筑完工启用就命名为蓬皮杜中心以兹纪念。


特色资料
蓬皮杜中心建筑物最大的特色,就是外露的钢骨结构以及复杂的管线。建筑兴建后,引起极端的争议,由于一反巴黎的传统风格建筑,许多巴黎市民无法接受,但也有文艺人士大力支持。有人戏称它是“市中心的炼油厂”。这种建筑风格被称为“高技派”(High-tech)风格。
这些外露复杂的管线,其颜色是有规则的。空调管路是蓝色、水管是绿色、电力管路是黄色而自动扶梯是红色。
尽管有这些极端的争议,开馆二十多年来,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已吸引超过一亿五千万人次入馆参观。


评价
巴黎的“国立蓬皮杜文化中心”位于著名的拉丁区北侧、塞纳河右岸,是根据法国已故总统蓬皮杜的创议而建立的。它是一座新型的、现代化的知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的宝库。人们在这里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吸收知识、欣赏艺术、丰富生活。


组成
“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由“工业创造中心”、“公共参考图书馆”、“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音乐—声学协调研究所”四大部分组成,供成人参观、学习,并从事研究。与此同时,“中心”还专门设置了两个儿童乐园。一个是藏有2万册儿童书画的“儿童图书馆”,里面的书桌、书架等一切设施都是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设置的;另一个是“儿童工作室”,4岁到12岁的孩子都可以到这里来学习绘画、舞蹈、演戏、做手工等。工作室有专门负责组织和辅导孩子们的工作人员,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和智力,帮助孩子们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作用
“工业创造中心”,主要通过各种展览会和图书资料向观众介绍有关市政建设、生活环境及各种工艺产品的发明和创造情况。同时还向观众提供各种日常消费品的资料与咨询。“公共参考图书馆”完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旧式图书馆,它拥有当代书籍30万卷,期刊2400种,幻灯片20万张,微缩胶卷15000个,唱片1万张及各种电影、录像、地图、磁带等。馆内设施一律开放,读者可随意翻阅开架图书;也可以通过录相机随意选看介绍各国文学艺术、科技、民俗等情况的电影、录像;音乐爱好者可以戴上耳机自由欣赏自己挑选的唱片。馆内到处都设有放大阅读机和复印机,读者可随时用以查阅微缩胶卷和复制资料。该馆还附设有语言学习室,共有40个小房间和40种语言的有关教材、资料,人们在此可以听录音、看教材,选学各种语言。
“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也与那些旧的艺术博物馆不同,集中突出了“现代”二字,专门介绍20世纪以来的西方各种造型艺术。包括立体派、抽象派、超现实主义派、结构派、概念艺术及流行艺术等各种流派的2000幅作品。馆内藏品的陈列方法也是现代的:一条主要线路按时间顺序排列着各个流排艺术的代表作,周围分设许多小展室,分别介绍某流派某作家的作品,使观众既可以了解现代西方艺术的概貌,又可以对某一感兴趣的流派或作家进行深入的研究。馆内还设有可以升降移动的板架,挂有那些未出展的作品,一按动电钮,这些自动板架便可将那些观众所需而未展出的藏品展示在人们面前。
“音乐—声学协调研究所”为避免噪音干扰修建于大厦旁边的地下,其主要功能是让音乐工作者能够利用现代的设备和技术来从事创造。此外,它还从事研制新乐器和各种音响设备的工作。
“国立蓬皮杜文化中心”不仅内部设计、装修、设备、展品等新颖、独特、具有现代化水平,它的外部结构也同样独到、别致、颇具现代化风韵。这座博物馆一反传统的建筑艺术,将所有柱子、楼梯及以前从不为人所见的管道等一律请出室外,以便腾出空间,以供内部使用。整座大厦看上去犹如一座被五颜六色的管道和钢筋缠绕起来的庞大的化学工厂厂房,在那一条条巨形透明的圆筒管道中,自动电梯忙碌地将参观者迎来送往。当初这座备受非难的“庞大怪物”,今朝已为巴黎人开始接受并渐为法国人喜爱。
如果说卢浮宫博物馆代表着法兰西的古代文明,那么“国立蓬皮杜文化中心”便是现代巴黎的象征。


主要结构
蓬皮杜中心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约16000平方米;现代艺术博物馆,约18000平方米;工业美术设计中心,约4000平方米;音乐和声响研究中心,约5000平方米。连同其他附属设施,总建筑面积为103305平方米。除音乐和声响研究中心单独设置外,其他部分集中在一幢长166米、宽60米的六层大楼内。大楼的每一层都是一个长166米、宽44.8米、高7米的巨大空间。整个建筑物由28根圆形钢管柱支承。其中除去一道防火隔墙以外,没有一根内柱,也没有其他固定墙面。各种使用空间由活动隔断、屏幕、家具或栏杆临时大致划分,内部布置可以随时改变,使用灵活方便。设计者曾设想连楼板都可以上下移动,来调整楼层高度,但未能实现。蓬皮杜中心外貌奇特。钢结构梁、柱、桁架、拉杆等甚至涂上颜色的各种管线都不加遮掩地暴露在立面上。红色的是交通运输设备,蓝色的是空调设备,绿色的是给水、排水管道,黄色的是电气设施和管线。人们从大街上可以望见复杂的建筑内部设备,五彩缤纷,琳琅满目。在面对广场一侧的建筑立面上悬挂着一条巨大的透明圆管,里面安装有自动扶梯,作为上下楼层的主要交通工具。设计者把这些布置在建筑外面,目的之一是使楼层内部空间不受阻隔。(巴黎蓬皮杜艺术和文化中心,1972~1977年建,R.罗杰斯和R.皮亚诺设计)罗杰斯解释他的设计意图时说:“我们把建筑看作同城市一样的灵活的永远变动的框架。……它们应该适应人的不断变化的要求,以促进丰富多样的活动。”又说:“建筑物应设计得使人在室内和室外都能自由自在地活动。自由和变动的性能就是房屋的艺术表现。”罗杰斯等人的这种建筑观点代表了一部分建筑师对现代生活急速变化的特点的认识和重视。60年代在英国出现过的“阿奇格兰姆”建筑学派的主张,与此相似。就广义而言,蓬皮杜中心的建筑设计也可以说是代表了现代建筑中“重技术派”的作品。蓬皮杜中心的建筑设计在国际建筑界引起广泛注意,对它的评论分歧很大。有的赞美它是“表现了法兰西的伟大的纪念物”,有的则指出这座艺术文化中心给人以“一种吓人的体验”,有的认为它的形象酷似炼油厂或宇宙飞船发射台。








Pages: [1]
View full version: 【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